专利申请要快速授权,除了加速通道,还要有什么先决条件?
专利申请要快速授权,除了加速通道,还要有什么先决条件?
“专利申请怎么才能实现快速授权?”
搜索引擎给出的答案是不是几乎千篇一律——选择合适的加速途径?
不可否认,作为催化剂,加速途径可以帮助缩短审查流程。
但要真正实现快速授权甚至是极快速授权,如在预审1个月内或优审半年内这样的超短赛程中大获全胜,关键还是在于专利的申请质量,即撰写质量和新创性。
01/撰写质量
撰写质量分为两个方面:
- 权要撰写质量
- 说明书撰写质量
这两点对专利授权的影响在往期发布的文章(撰写质量对中国专利授权的影响)也有说明:
其中,我们谈到《专利法》26.4规定了权要的撰写要求,其关键在于权要限定的技术方案要足够清楚;而《专利法》26.3则对说明书的撰写做了规定,其关键是说明书对权要的足够支撑。否则专利申请会遇到被驳回的风险。
此外,还提到低质量的撰写会直接影响审查员的印象和审查态度,容易给授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当然,以上都是要拿到授权所需要了解的基本规定和后果。
但如果我们再上升一个目标——想实现快速授权呢?
这又得另说。接下来就来讲讲以快速授权为目的时,我们需要把握的权要和说明书撰写的核心质控点。
权要撰写的核心质控点
不容易规避?保护范围比较宽?这些都是以保护为目的时,对权要质量的衡量标准。
然而,这种标准往往导致与审查员的频繁周旋。原因在于我们需要通过多次答复去试探其能授权的最大保护范围。以快速授权为目的时,以这样的标准去质控权要,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它与高效率的核心要求背道而驰。
而为了实现快速授权,权要质控的关键点在于:权要的创造性是否足够强,有没有可能畅通无阻地直接拿到授权。
因此,在快速授权的申请中,应将重心放在创造性上,而非过于纠结保护范围的广度。
说明书撰写的核心质控点
那么说明书质控的关键点又是什么呢?
主要有两点:
1.说明书中是否包含创造性强、尚未布局到权要的技术内容
能够最快让审查员接受的答复策略是从说明书中提取特征。这点我们在往期文章中有详细讲解。
这种效果如何印证?假使说明书中预先设置了更强的技术特征,即便收到审查意见,也可以通过将这些特征直接上提至权要,从而有可能一次答复就顺利获得授权。
当然这种答复方式能直接实施的关键点在于:说明书是否提前布局这样的技术特征。这也就成为了以快速授权为目的的专利申请质控点之一。
2.创新技术点是否阐述得足够清楚和充分
只有当技术点表达得足够明确时,才能在答复阶段有效地与审查员进行抗辩。
对于以快速授权为目标的说明书,不需要面面俱到或详尽说明每个点,而是重点把控创造性的点。
以保护为目的的专利申请则完全不同,其说明书的核心是在于扩大权要解读范围,使得在侵权判断时更为有利。因此需要对许多权要特征进行充分说明,而不仅局限于一些具有强创造性的点。
如果以保护为目的的尺度去控制以授权为目的的说明书,可能会顾此失彼。一些保护价值可能没那么高、但授权前景很好的技术点,可能因为没写得足够清楚,上提时犯难。
02/创造性
撰写质量部分我们一直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创造性”。它才是快速拿授权的第一步。
那这所谓的第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就要求做好撰写前的预备措施。同时,这也是我们团队一直坚持采用的服务模式,即新创性评估和创造性强化。
具体如何进行新创性评估和创造性强化可见往期文章:
创造性足够,就可以不用强化了吗?
笔者仍然建议创造性强化。
首先新创性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索过程能否做好,主要看评估人的技术能力,再者专利检索和技术查新也难以做到全面覆盖。
更何况,新创性评估人员终究不是审查员。实操中,审查员的主观想法会影响其审查意见。因此,仍然有可能发生新创性评估足够,但审查意见认为创造性不足的场面。
所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创造性,做不同程度的创造性强化尤为重要。
更多的话
总之,以快速授权为目的的专利申请,要求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加速通道的辅助手段上,更应深耕于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和新创性。
优秀的前期准备不仅是影响快速授权的先决条件,更在后期如答复过程中埋下了有力的伏笔。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