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强化创造性,成就了苏州某电子行业技术不到2个月的专利授权周期——预审顺利通过,正式审查一次答复就授权
案例分享:强化创造性,成就了苏州某电子行业技术不到2个月的专利授权周期——预审顺利通过,正式审查一次答复就授权
通常来讲,一项发明专利的授权即使得到了加速,少说也需要3-6个月。
但如果今天小编告诉你,这个周期其实可以更短呢?
苏州某电子行业公司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实现了这一壮举!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秘诀?
接下来,小编就以我司成功为该企业服务的这项专利为案例,向大家透露一点更快授权的小窍门。
注:为保护客户隐私,回顾该案件时将特别隐去客户信息,以及相关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
PART-1【案例介绍】
4月中旬的时候,苏州电子行业技术的一家公司找到我们,希望我们为其一项新的研发成果申请中国专利。同大多数客户的需求一样,这次的客户也要求快速授权。
不一样的是,为保证产品能按计划时间上市,该客户要求专利授权能“快上加快”。
也就是说,这需要代理机构能够最大化地利用专利加速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一次性通过审查,从而拿到专利授权。
无疑,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但在综合考虑之后,我们还是接了。
PART-2【案例回顾】
就像往期加速系列文章中提及的,中国快速授权的加速方式中,预审的加速效果最佳。因此,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快速授权自然首选预审。
那么怎样才算有条件呢?
1. 评估创造性
这里我们主要谈论最关键的一点——足够的创造性。实际情况中,预审最常见的就是审查申请文件的创造性,并以此为主要判断,确认该申请能否通过。
因此,评估技术方案的创造性就是加速申请的第一步。
当机立断,一拿到客户的原始技术方案,我们就立即进行了检索评估,判断是否有走预审的可能性。
一开始,客户认为不需要做“多余”的检索评估,因为他们对方案的创造性很有信心。遗憾的是,在我们专业团队的检索评估后,判定该方案的创造性仍然较为薄弱。
难道说,这就不能走最快的预审通道了吗?
并非如此,我们还可以做创造性强化。
2. 创造性强化
原技术方案的创造性不够,并不代表没有上升空间,我们可以强化其创造性,直至有把握通过预审。关于强化创造性的释义及更多内容,可查看往期文章:
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新创性不够,怎么办?——揭秘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点击阅读)
再说回这个案例,原技术方案的核心思路缺少具有创造性的内容,很容易被审查员判定是该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即缺乏创造性)而驳回。
对此,我们的专业团队针对原技术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创造性强化。例如,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子模块和组合装置,进而提升该技术在运用时的效率和准确性,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以说,这些强化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原技术方案的新创性。
3. 预审与正式审查过程
创造性强化完成后,接下来的预审过程也非常顺利。
我们在递交预审申请后,审查员并未指出任何实质性缺陷。显然,事先进行的创造性强化起到了作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该申请顺利通过预审。
随后,就进入了正式审查阶段。
而在递交正式的专利申请后,很快我们就收到了第一次审查通知书(OA1),具体周期如下:
- 申请日:2024年04月16日
- OA1下发时间:2024年05月23日
在OA1中,审查员对创造性提出了意见。
不要紧,我方在创造性强化阶段就进行了周密的事先布局。因此,团队在应对审查意见时的整体节奏把控得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一拿到意见通知书,团队就对审查员的意见进行了研究探讨,在此过程中,负责人与客户的发明人也进行了详细地沟通。而后在答复时,团队将之前的一项强化点上提权1。很快的,审查员认可了该创造性,最终顺利拿到了授权。
一直以来,我们团队坚持保障快速的审查响应和专业的答复策略,所以从OA1下发到最终授权,其周期仍然不长,具体的:
- OA1下发时间:2024年05月23日
- 授权发文日:2024年06月04日
换句话说,这项专利授权的总共用时甚至不到两个月。
客户得知时,为我们团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感到十分惊喜,大加赞赏了我们团队的专业能力,并计划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对此,我们也非常感谢客户对我方团队的信任和支持,能为客户快速获得所期待的技术保护,我们荣幸之至。
更多的话
希望这一经验能为更多企业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这个故事是我司团队努力和专业素养的真实写照。如果你也希望快速获得专利授权,不妨相信我们的专业团队,我们将为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最快的审查速度。
创新之路,你不必孤单前行,我们一直在你身边,助力你的每一个创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