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从申请到授权仅需2个月,四川某互联网公司的专利申请是如何做到的?——最快速度一次性通过所有审查!
案例分享-从申请到授权仅需2个月,四川某互联网公司的专利申请是如何做到的?——最快速度一次性通过所有审查!
回顾前两期的快速授权案例分享可以发现,面对不同行业及地区的企业,我司提供针对性的快速授权定制服务,并秀出了满分操作,以此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与长期合作意向。
今天,笔者就趁热打铁,向各位介绍我司的又一项成功案例——四川某互联网行业公司从提交申请至授权发文,全流程周期再创2个月佳绩!
借着我司成功为该企业服务的这项专利,笔者继续来为大家挖掘专利申请的小技巧!
注:为保护客户隐私,回顾该案件时将特别隐去客户信息,以及相关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
PART-1【案例介绍】
三月底,四川的一家互联网企业找我们做专利申请,并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专利申请“加速再加速”,因为产品急着入市。
是的,这又是一项加急的快速授权任务。
PART-2【案例回顾】
我们之前介绍过,在中国专利快速授权的多种途径中,选择预审作为快速获取专利授权的首要方式,无疑是既高效又明智的决策。
根据我们对四川预审制度的研究以及过往经验,四川预审对创造性的审查依旧严格,而且一般只有1次答复机会。
于是创造性成了本案关注的重点。保证申请的创造性足够,既能顺利过预审,也为后续正式审查的授权打好最坚实的基础。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1. 评估创造性
对技术方案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创新性评估,是我司对于专利预审申请流程的常规步骤。
许多申请人可能认为,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的方案,其创新性已经足够,检索只会放慢专利申请的“脚步”。
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客户咨询阶段,我方通常会事先说明这一必要环节,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在此特别感谢客户的信任与支持,让我司能“大展拳脚”。
说回这个案子,经我方评估,该申请在创新性方面确实尚显不足。
创造性不够怎么办?创造性强化可弥补该短板。
2. 创造性强化
即使方案创新性存在不足,也并不意味着快速授权”死路一条”。
我们相信,通过专业的创造性强化,我们有能力将其转化为具备足够创新性的优质申请。
以本案例为例,原技术方案的核心构思在创新性上有所欠缺,我们的技术团队评估后认为,后续审查很可能会面临被审查员视为“行业常规技术”的风险。为此,我们团队针对性给出了一系列创造性强化措施。
具体而言,我们在保留原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了设备优先级和协同配合等设计,这些创新点不仅显著提升了技术的反应管理便利度,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想要知道强化创造性的方法?详情可参见往期文章:
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新创性不够,怎么办?——揭秘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点击阅读)
至于我司对本案例进行创造性强化的种种措施,究竟派不派得上用场,还请继续往下看。
审查过程
构建权要时,我们将强化内容放在了从权。
按照客户的意思,先尝试基于原方案通过预审和正式审查,不行再考虑用强化的内容。
提交预审申请后,很快就迎来了令人欣慰的结果——审查员未指出实质性缺陷。但是递交申请至国知局后,国知局却没直接给我们授权“门票”,收到了审查意见:
- 申请日:2024年03月29日
- OA1下发时间:2024年05月09日
OA1中,审查员认为独权存在创造性问题,但认可了强化内容从权的创造性。
客户考虑到时间问题,答复时直接接受了可授权权要,最终这个案子答复后不足1个月,拿到了授权:
- OA1下发时间:2024年05月09日
- 授权发文日:2024年05月30日
回过头看,该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全过程也仅耗时两个月。
看完这个过程,可能有些人会疑惑:原方案预审创造性能过,正式审查为什么过不了?
回顾整个过程,我们发现审查员在正式审查时,检索的对比文件比预审阶段更多,而且出现了确实可能影响原方案新创性的对比文件。
预审和正式审查,在创造性方面,没有严格意义上谁更难的说法。其实只要申请文件本身创造性足够,不管是哪种审查,都有足够的“底气”。
更多的话
这个案子,我们还有个番外篇。
授权后我们做分案评估时,建议客户可以通过分案再去争取下原方案,因为审查员用公知常识去否定原方案与对比文件的区别技术特征,缺乏证据支持。
目前该分案还在审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