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前申请好专利!”这个任务指令到底错在哪?——申请专利的最佳时机
“XX前申请好专利!”这个任务指令到底错在哪?——申请专利的最佳时机
“XX前申请好专利!”在企业或一些研究机构里,是不是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任务指令?
“XX”可能是产品推出、融资、申请项目、评奖等等。
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条指令本身是有问题的。
什么叫“申请好”?是指授权,还是交申请呢?
应该不是交申请,因为从交申请到拿到授权,最快也要几个月,更不必说还有拿不到授权的可能。完成了交申请的任务不等于拿到专利授权。申请不等于专利授权,光是申请是没什么用的。
如果”申请好“的意思是指专利授权,这条指令乍一看是对的,但其实有很多问题。
从产品保护的角度,有什么问题呢?
其实,产品推出前不需要赶授权
急着在产品推出前拿到专利授权,可能没搞清楚一件事:专利申请的授权时间和产品推出的时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赶在产品推出前拿到专利授权而忙得焦头烂额。
但有一点请记住:至少,一定要在产品公开之前申请专利。此外,也要考虑专利申请的公开时间,如果没有其他需要拉长整个申请周期的需求,尽量让专利申请早公开,这样可以影响别人专利的新创性。
那么,为什么授权不急呢?因为拿到一个好的专利授权需要时间。一个高质量的专利,不仅在撰写申请时需要细致入微,还需要在审查阶段同审查员你来我往,争取保护范围最大化,这都是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打磨”的过程。
另一方面,只要占到了申请日,也不需要担心对手抄,因为能不能授权是由申请日决定的。而且,专利保护也没那么急,即使别人抄,对你的影响也需要时间和过程。
从彰显技术实力的角度,有什么问题?
首先,什么是彰显技术实力?
如果投资者或甲方想通过专利申请看看你们公司的技术硬实力,你会拿专利申请的数据还是专利授权的数据证明?
100件专利申请都抵不过1件专利权。
为什么呢?任何人都可以递交专利申请,只要符合基本的规范要求并缴费,就能拿到申请号,但这可不代表拥有专利权。
技术实力,是要拿到实际授权的专利权才算数,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你们比同行更牛的科技创新。
但是,临时抱佛脚来不及
想在短时间内临时抱佛脚显示技术实力?想要这周申请下周就能拿授权?现实可没有这么梦幻!专利从申请到授权,这个流程不是喊“开光”就能完事的。
专利申请是有授权周期的,正常来讲是2年左右,当然如果能够顺利使用一些加速手段,也能控制在一年内。但最快的速度,也要几个月吧。
而且,专利能不能拿到授权,关键是能不能通过专利局的审查。专利审查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申请人想临时抱佛脚拿到专利权,来彰显企业的技术硬实力,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没准原来想的是10月份有好事A,但6月份冒出了好事B,急急忙忙地需要专利权支持,这时可能连临时抱佛脚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突击申请可能有风险
“XX前”为了拿到一大批专利权,企业或机构需要去突击申请,这有很大风险被认定为非正常专利申请。
一家平时不怎么申请专利的公司突然上交一大堆专利申请,审查员可不会闭着眼睛瞎签名,反而可能还没到审查员那里就被认定为非正常了。
鉴于目前国家对非正常专利申请的打击力度,这种突击申请正好撞在了枪口上。
如何掌握专利申请的时机呢?
01 从专利保护产品的角度
产品要保护,应该更早。
虽说为了保护产品,专利申请授权这事儿别急匆匆,免得影响专利权的质量,不过,专利申请的启动得赶紧动手,早点行动,后面才能“更巴适”。
要知道,在技术的世界里,没有谁能永远站在第一。你在创新的同时,别人也没闲着。有些企业总喜欢“等一等”再申请,非得等到技术完全成熟或产品开发完成后才行动,自认为一切安排妥当,实际上是给竞争对手留下抢先的机会。
专利不能只保护最优方案,也不需要有实施的前置条件。从产品角度,应该有了产品想法就启动专利申请。
02 从彰显企业的技术实力角度
其实跟保护角度是一样的,也要趁早。
企业的专利布局其实是企业发展的一部分。持续地统筹规划,可以让专利与企业的发展匹配,相辅相成。
这就像装修办公室的道理一样,不可能等到企业已经发展成很大的规模,才开始考虑如何装修得更“气派”。试想,假如一个企业随着公司的成长,每阶段都能适时调整和提升装修风格,这样一来员工士气也更足,客户也觉得该企业前景可期。
当然,企业也要量力而行。每个阶段的专利申请计划(如,数量)是需要和企业当下的发展和资金预算匹配的。虽然申请要趁早,但也得看企业能花在专利上的钱有多少。
打肿脸充胖子的事,千万别做。
超出企业实力的奢华装修,只会被认为不务实甚至不靠谱。超出企业实力的专利申请也类似,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负担。
只有从一开始就重视专利规划,并且在每个发展阶段及时调整和优化,企业才能始终保持创新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结语
不管是保护产品,还是彰显企业的技术实力,小编都要郑重提醒:专利申请越早越好,而且一定要做好规划,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