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纷繁复杂的各种专利期限,牢记这几个就够了——足以应对企业专利管理的几个期限
别怕纷繁复杂的各种专利期限,牢记这几个就够了——足以应对企业专利管理的几个期限
从技术方案到专利申请,从申请到授权,从授权到失效······
专利的“一生”要经历无数个时间期限:答复期限、主动修改期限、优先权期限、年费缴纳期限······
作为一名IP管理新人,光是浏览完这些纷繁复杂的期限,可能就已经头晕目眩了。
但问题是:真的需要对所有时间期限都了如指掌吗?——大可不必!
如果只是为了做企业IP管理,新手只需要掌握几个关键期限,便可以应付自如。
PART1 这些关键期限务必要知道
(1)优先权期限和PCT期限
谈及优先权期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优先权。
作为IP管理人员,需要清楚优先权有两个应用层面的“功能”:
- 申请海外专利
- 对国内专利申请的补救
前者表示,如果企业打算申请海外专利,可以将已经申请的中国专利作为优先权,通过巴黎公约途径进入海外,或者通过PCT申请后落地海外。
后者表示,如果企业已经申请了的中国专利存在问题(比如,撰写有质量问题、技术有偏差、或者技术有更新等),可以将该中国专利作为优先权,重新递交一个新的中国专利申请,这个新申请可以是在原申请的基础上修改的申请。
实现这两种功能需要在优先权期限内进行,具体为:
- 发明和实用新型12个月
- 外观设计6个月
换言之,自首次申请之日起,发明和实用新型在12个月内、外观设计在6个月内,可以将已经申请的中国专利作为优先权,申请海外专利或者新的中国专利。
那什么是PCT期限呢?
如果企业通过PCT申请海外专利,需要将PCT落地到对应国家。当然,除了海外,也可以落地到中国。
但是这一过程是有时间限制的,具体的:
- PCT期限:PCT申请日起30个月
注意,PCT申请日不一定是递交PCT申请的时间。如果PCT申请要求了优先权(如,中国专利申请作为优先权),30个月的起算时间是最早优先权日。
阅读小贴士:关于PCT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点击《2min读懂PCT国际申请流程》了解。
如果企业有海外专利布局的打算,那么其IP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优先权期限和PCT期限,因为这两个期限会直接关系到海外布局。
尤其是优先权期限,这是企业IP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期限。
在实务中,对于优先权期限,大多专利代理机构并不会格外关注,相当专业的机构或者有海外业务的除外。而由于此类忽视,导致专利无法进入海外的情况,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所以,企业自身必须重点关注优先权期限。
笔者还建议,企业IP管理人员最好定期(比如,专利申请了10个月左右时)回顾一下已经申请的专利。一方面,可以及时决定专利当前是否进入海外;另一方面,即便现在没有决定,也可以考虑是否通过申请PCT的方式,保留未来进入海外的机会。
为什么要提前回顾呢?
因为要做好海外专利申请,并不是直接将国内申请或PCT申请翻译成英文就行。最稳妥的做法,是结合海外当地的审查实操,提前预估风险,并对进入海外的专利申请进行修改,以便能够更顺利地通过海外审查。
如果专利有海外布局的考虑,临近优先权期限或PCT落地期限才开始行动,很可能会来不及。
此外,不管是通过要求国内申请作为优先权进入海外,还是通过PCT途径落地海外,在规定期限外,还有2个月的延期,但是需要缴纳延期费。
(2)宽限期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在产品发布前就申请好专利,否则专利申请会失败。
但如果出现了意外,申请专利前,产品已经被公开了呢?此时还有挽回之策吗?——其实是有的,那就是宽限期制度。
如果企业能够利用好宽限期制度,便有可能在产品已经公开的情况下申请专利。
什么是宽限期?简单来说,如果在专利申请前,产品或技术已经被公开过,就会影响专利授权。但是,如果专利公开在”宽限期“内且公开方式符合“宽限期“所要求的条件,授权就不会受影响。
这里,我们围绕中、美两个国家的宽限期展开介绍。
①中国:6个月宽限期,触发条件严苛
中国的宽限期,将公开时间限制在了申请日前6个月内,且适用的公开方式仅包括以下四种:
(a)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时,为公共利益目的首次公开的;
(b)在中国政府主办或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c)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d)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②美国:12个月宽限期,申请人自由选择
与中国相比,美国的规定比较宽松。
不仅在时间上多了6个月,公开方式的限制也更小。
对于他人公开的情况则与中国类似,即”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但是申请人自己公开的方式可以是任意的,不仅仅是中国要求的那3种。
这代表了什么?
这代表,即使企业迫不得已先行发布了产品,12个月内仍然可以申请美国专利。
但是,保险起见,笔者建议企业尽量不要走到这一步,因为这样做很冒险。
打个比方,企业在未获得专利的前提下发布了该产品,那么竞争对手就很有可能抢先申请该产品的专利,等到企业再去申请专利时,就会受到竞争对手专利权的阻碍。
作为企业IP管理人员还务必需要知晓的是,宽限期并不是企业申请专利的常规路径,它只是一种补救措施。
(3)普通审查、各类加速审查、延迟审查的授权周期
怎么控制授权周期?如果想缩短授权周期,可以选择加速通道;如果想延长授权周期,可以选择延迟审查。
这就需要IP管理人员熟悉各种情况下的授权周期,这样才能配合企业的技术发展、市场规划,帮助企业做出“最优选择”。
①普通审查:2-3年授权
普通审查就是按常规程序进行审查,既不加速,也不减速。
如果走普通审查,中国专利的授权周期大致为:
- 发明专利2-3年
- 实用新型/外观专利0.5-1年
②预审:半年授权
专利预审,就是由各地区的保护中心预先进行前置审查,符合预审条件的专利申请进入快速审查通道。
预审是国内最快的加速通道,具体的:
- 发明专利可缩短为6个月左右
- 实用新型缩短至1个月左右
- 外观设计则只要3-5个工作日
预审虽然很“香”,但申请条件比较严格,对申请人本身、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质量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③优先审查:1年授权
优先审查,是正式递交专利申请后,通过向企业注册地的相关审核部门申请优先处理该申请。
优先审查也能较大幅度缩短授权时间,具体的:
- 发明专利可缩短到1年左右
-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可缩短到2个月内
比起预审,优审的申请条件比较宽松,主要是看专利领域是否符合当地优审扶持的领域。
④延迟审查:延缓3年,无特别申请条件
延迟审查允许申请人推迟专利申请进入实审的时间,从而拉长专利申请的周期,具体的:
- 最多可以延缓3年
- 配合提实审的时间,可延缓6年左右
延迟审查没有特别的限制条件。
注意,这些授权周期并不是刚性期限,但是掌握这些期限能够让IP管理人员“心中有数”,进而更好地为企业做专利规划。
PART2 其他期限
而对于其他期限,比如分案期限、各类缴费期限(申请费、实审费、办登费、年费)、答复期限(一通、二通及以上)、申请延迟审查、提前公开的期限……企业IP新人不需要特别掌握,只需委托给靠谱的代理机构。
对于企业IP管理新人来说,只要掌握上面所说的几个关键期限,就足够应付企业IP管理中的大部分工作了。
更多的话
虽然专利事务涉及到的期限纷繁复杂,但是企业IP管理新人只要掌握一些关键期限,再通过可信赖的代理机构来处理其他事务,就足以进行合格的企业专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