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管理实战 | 面对领导要求招投标前拿到X件专利,第一步怎么做?
专利管理实战 | 面对领导要求招投标前拿到X件专利,第一步怎么做?
在本系列之前发布的文章中,我们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不少专利管理新手的工作思路。但可能一些小伙伴落实到实际操作中,还是有点不清楚具体要怎么做,该怎么下手。
针对实操,接下来我们会推出一系列的场景实战文章,从细节方面一步步来告诉你可以怎么做。
今天我们要讲解的实战场景是:收到领导的指示“明年准备项目招投标,今年要拿到X(数量)件中国专利”,专利管理新手应该怎么做。
或许很多专利管理新手会直接找代理结构要报价和提要求,然后找领导批预算。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将本文转发给他。
在找代理所之前,请先看看这些问题你搞清楚了吗?
- 领导的预期投入你清楚吗?
- 领导是想拿专利权,还是想保护产品?
- 领导希望什么时候拿到专利权?
- ……
如果这些问题你还不太清楚,那如何跟代理所谈价格、聊需求?
或许有些人会选择直接拿着报价给领导,让领导选。但这种做法,很可能在向领导汇报时,面对领导的问题,你一问三不知!那领导很可能会怀疑你的工作能力。
本篇文章将模拟和领导沟通的场景,提供能够与领导直接沟通的话术,让专利管理新手能够快速获取推进工作的有用信息,并让领导对你的专利管理工作表示认可。
场景模拟
接到指令后,第一件事是跟领导沟通清楚申请目标。
专利管理新手的话术建议:
- 我想和您把申请目标进一步明确下,让这个任务执行更有保障。
- 首先,我们申请专利的目的是投标的时候手上要有专利权,还是拿专利权来保护投标的产品?这两者差别还是比较大。
- 拿专利权来保护投标的产品,需要申请时以保护为首要目标。保护类申请的特点是:
- 会更紧密地结合我们的产品,但专利最终是否能真正地起到保护作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如果我们将来不准备利用这个专利去打官司去告别人,保护作用可能也发挥不了。
- 此外资金投入上,以保护为目的需要我们有比较大的资金投入,一方面体现在,为了充分保护,专利申请的数量需要充足;另外一方面,这类申请的撰写成本会偏高。即使这样,最终的授权范围也有不确定性,不一定能达到保护的目的。
- 并且这类申请授权进度会偏慢,因为我们需要花时间去争取更大保护范围。
- 投标的时候手上要有专利权,就是以授权为目的。授权类申请的特点是:
- 这种专利权不一定真的能够保护我们的产品。但是,我们在投标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有X件专利、什么时候已经授权……这可能在我们投标竞争时会起到比较大的帮助。
- 而且,这类专利申请的撰写成本没有保护类型的高,并且利用各种加速策略,结合对保护范围的一定妥协,可以让我们更快拿到专利权。
面对招投标这类场景,基本都是以授权为目的。接下来的沟通策略讲解以该方向为主线。
在领导确定以授权为目的之后,需要和领导明确更具体的申请信息,包括:申请数量、时间要求、预算等。
专利管理新手的话术建议:
- 我们要在什么时候之前确保拿到授权?
- 我们需要有多少件授权专利?有一个明确的数量,我们就可以避免无效投入。
此外,就申请数量上,可以同时跟领导做好风险预警,话术建议:
- 因为申请不一定就能拿到授权,其次能授权的专利申请,其授权时间也有不确定性,所以为了降低风险,不造成投标损失,建议在您给的授权专利的数量基础上多申请几件。
在领导给出详细内容后,回复的话术建议:
- 结合您给的申请目的、授权时间要求、申请数量,我进一步去调研,准备相关预算。
对于申请数量这个问题,领导可能会说越多越好,但作为专利管理新人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明确需求,话术建议:
- 我们大概的预算是多少?
在领导给出大概的预算后,回复的话术建议:
- 结合您给的申请目的和预算,我先去调研,确定下大概能申请多少件专利。
如果公司存在分公司或其他可能的申请主体,需要跟领导明确申请主体。因为这个涉及到加速通道的使用,不同地区的加速政策是有差异的,话术建议:
- 我们需要指定哪个公司作为申请人吗?或者说专利权需要归属到哪个公司上?明确归属之后才能去判断该专利申请能不能走预审、优审等加速通道,来缩短申请周期。
更多的话
在将这些信息获取到之后,就可以去找代理所询价、了解服务模式和提需求,筛选合适的代理机构。
关于如何筛选代理机构,下篇文章会结合场景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