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管理实战 | 面对领导要求招投标前拿到X件专利,如何选择代理机构?
专利管理实战 | 面对领导要求招投标前拿到X件专利,如何选择代理机构?
在上一篇发布的文章中,我们开启了场景实战文章,介绍了在实战场景“明年准备项目招投标,今年要拿到X(数量)件中国专利”下,专利管理新手应该怎么和领导沟通,获取项目启动的有用信息。
《专利管理实战 | 面对领导要求招投标前拿到X件专利,第一步怎么做?》(点击阅读)
那么获取项目启动的有用信息后,专利管理新手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自然是选择合适的专利代理机构!
其实,代理机构的考察涉及很多要点,但是该实战场景关键是授权,其考察的内容相对简单和基础,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 资质
- 费用
- 授权情况:
- 服务模式
- 授权数据
- 加速方面的经验
本篇文章将模拟和专利代理机构沟通的场景,提供能够与专利代理机构直接沟通的话术,让专利管理新手能够快速了解专利代理机构的基本情况,初步判断专利代理机构是否适合自家公司。
场景模拟
首先,关于资质。
因为有些机构并非是真正的专利代理机构,专利相关的实质处理更多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
专利管理新手的话术建议:
- 你们公司具备专利代理资质吗?后续申请文件的撰写和答复是你们直接处理并以你们机构的名义递交,还是会委托第三方?
IPR要选择有代理资质的机构,这样既能保证申请质量,也能避免很多麻烦。低质量申请的弊端可以阅读往期文章。
《撰写质量对中国专利授权的影响——低质量的申请文件,副作用可能超出你的想象》(点击阅读)
其次,了解授权情况,这应该是排在询价之前。
专利管理新手的话术建议:
- 为了明年的招投标,我们想以授权为目的申请一批专利。想了解一下,在授权方面你们的服务模式和历史授权数据是怎么样的?
可能有些代理机构会直接告诉你授权数据,比如高达***。同时,还推出风险代理模式,即不授权则退费或者重新申请。
但是授权数据好,不一定代表就能低风险授权,因为授权数据不能代表一切。
我们往期发布的文章里也讲过,风险代理能避免的是你的经济损失,但是因为不能授权所带来的后果是解决不了的。
《误区:专利能风险代理,授权就十拿九稳 ——风险代理背后的操作逻辑 》(点击阅读)
所以,还需要再进一步追问代理机构高授权数据背后的操作方式:
- 我现在不确定我们的技术方案是否有足够的授权前景,你们能评估吗?如果评估出来有问题(比如,新创性不够),你们如何帮我们解决呢?
如果代理机构在评估和解决授权问题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能够针对单个申请来提高授权概率,同时结合历史授权数据也比较高(如,95%以上),此时可以从授权角度判定代理机构基本靠谱。
其实如果原申请创造性不够,并非只能碰运气授权,还可以在申请专利前做好挖掘强化,降低授权风险。但前提是代理机构具备足够的专业实力。挖掘强化的更多内容可以见往期发布的文章。
《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新创性不够,怎么办?——揭秘最有效的应对方法》(点击阅读)
接下来,就是加速经验。
加速跟申请人所在地、技术领域有直接关系。而且,并非所有加速申请最后都能通过。所以要考察代理机构在加速上的专业度。
如果代理机构承诺一定能走加速,并且一定能通过,这种代理机构反而可能没那么靠谱。
专利管理新手的话术建议:
- 我们的技术是关于****的,申请人是****,在**省**市,这种能走哪些加速通道?如果能走加速通道,授权周期范围大概是多久?如果加速通道走不了,授权周期范围大概是多少?
如果专利代理机构说目前的实体和技术领域不能走预审或者优审等加速通道,可以请专利代理机构基于贵司的业务情况和招投标的要求,给一个加速建议,包括专利权归属实体和拟申请的技术领域。
专利管理新手的话术建议:
- 我们之前计划的专利权归属实体、技术领域如果不能走预审和优审等加速方式的话,那你们有什么调整建议吗?我们需要参加的招投标对实体和技术领域的要求是……我们公司的业务情况是……
最后,在以上内容基本考察完成之后,就可以询问价格了。
关于价格询问,没有特别的话术,其关键点就是问清楚是分阶段收费(撰写、答复分开收费)还是打包收费;以及不同代理模式的费用和折扣问题。
更多的话
获取了代理机构的报价、代理模式等相关信息后,IPR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将初步筛选后得到的几个代理机构的情况向领导进行汇报。
如何向领导进行汇报,我们将会在下篇文章中结合场景详细解读。